拍品名称 | 战国四凤纹镜 | 图录编号 | 32 |
---|---|---|---|
参考价 | 200.00万 - 250.00万 | 成交价 | - |
拍卖会 | 御承雅赏2020年慈善拍卖会 | 专场 | “山河太瓶,人间镜好”慈善义拍专场 |
拍卖公司 | 浙江御承拍卖有限公司 | 时间 | 2020年04月13日 |
二维码 |
拍品名称:战国四凤纹镜
拍品尺寸:直径20.8cm
拍品简介:圆形,三弦钮,方钮座。内区细雷纹为底纹,四凤环列其上。外区为素卷缘。
在中国历史上,宋徽宗、乾隆皇帝都是著名的铜镜的收藏大家。
据记载,宋徽宗凡是所遇前朝铜镜精品,一律收归王室,由专事登记、分类、造册著录于“宣和博古图”内,《宣和博古图》共收录112面汉唐铜镜,开铜镜入古器图谱先河。
乾隆慧眼识宝,热衷于历代铜镜,只要民间发现铜镜精品悉数纳入宫中。乾隆皇帝依循《宣和博古图》的体例及概念,将宫中所藏汉代至明代铜镜收入《西清古鉴》《宁寿鉴古》《西清续鉴·甲编》及《西清续鉴·乙编》等,合称为“西清四鉴”的古铜器图谱中。
《宣和博古图》
《西清古鉴》
这两位皇帝收藏了大量铜镜,却有个小遗憾,就是没有收藏到战国铜镜。因为当时几乎不见战国镜,宋徽宗、乾隆只能作罢。所以可以说,战国铜镜,是宋徽宗、乾隆寻寻觅觅却求之不得的绝世之宝。
自古以来,镜子便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,以其照容,还赋予它很多象征意义。历史文献中关于镜子的故事,更是数之不尽。
“太宗三鉴”,“破镜重圆”之类的典故传说早已家喻户晓。宋人关于收藏的名著《宣和博古图》,其中便有铜镜的收藏门类,因而它也是人们喜好的珍玩之一。
铜镜在古代也称“鉴”或“照子”。春秋战国之前,只有王公贵族才用得起奢侈的铜镜,寻常百姓要照自己模样,只能端一盆水来看水中的倒影。
战国时期,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。商周以来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、具有等级象征的礼乐器逐渐衰落了;而日常生活用器却得到了普遍发展,特别是铜镜。
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战国人使用铜镜的记载,如《韩非子”现行篇》“古之人目短于自见,故以镜观面”;《楚辞·九辩》“今修饰而窥镜兮”;《战国策·齐策—》“朝服、衣冠窥镜”。此时,铜镜开始被广泛的制作和应用,特别是位于南方的楚国更为普遍。战国铜镜通体质薄,背面中央有小桥形或三弦纹钮,钮上穿绳系带,方便抓握。
其纹饰与较早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有着明显的递嬗关系,又非简单继承,而是在整体构图或局部稍加变异,形成自己的时代特点。纹饰的题材丰富多彩,有几何纹、动物实、植物纹、人物图象等。几何图纹主要有山字纹、云雷纹、菱形纹、弦纹、连弦纹等。动物纹饰有饕餮、蟠螭、怪兽、凤鸟等。
凤鸟纹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纹饰之一,已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7000多年的历程,与龙纹一样皆出自原始氏族的图腾。
殷商与秦皆以凤鸟为崇。《诗经·商颂·玄鸟》有云:“天命玄鸟,降而生商。”《史记·殷本记》载曰:“殷契母曰简狄,有娀氏之女,为帝喾次妃。三人行浴,见玄鸟堕其卵,简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”。契乃殷商始祖少皞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载曰:“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,凤鸟适至,故纪于鸟,为鸟师而鸟名。”
在商周的青铜器上,凤鸟已成为主要的装饰题材之一。至春秋战国时期,“天命论”主宰人们的意识,故凤由原有图腾崇拜延伸至社会福祸的象征。孔子曾哀曰:“凤鸟不至,河图不出,吾已矣夫!”
相较于龙纹、山字纹等,凤纹无论在战国铜器或是铜镜上都较少出现,更显珍贵稀有。和龙纹类似,凤鸟的形象非常抽象。从出土资料看,凤鸟纹铜镜为楚国所特有,反映了楚国贵族喜爱凤鸟的习俗。
拍卖成交精品赏析:
四乳神兽镜
2011北京保利秋拍
RMB 908.5万
“青羊”半圆方枚镜
2011北京保利秋拍
RMB 517.5万